我与妈妈同读一本书怎么写啊?烦死了!!!
一、我与妈妈同读一本书怎么写啊?烦死了!!!
我与妈妈共同看了《孩子别烦恼》这本书。

书中记述了一个男孩从呀呀学语到走进哈佛故事。哈里因学习问题和家里闹了矛盾,就此离家出走了两周。这两周中,哈里走遍了许多的地方,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体验到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同时也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所感动。当他回到家中准备重新开始时,懊恼的父母也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于是,三人重归于好。之后,哈里的父母不再过分苛刻地约束哈里,哈里也十分用功,最终考入哈佛。
哈里的故事如此精彩,为什么我不借鉴过来呢?正当我准备向妈妈坦露我的观点时,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眼神交织在一起,于是一切明了,无需再多的言语。我们立刻理解了彼此。其实,父母与子女之间真正需要的是互动,是了解。这种互动的方式是多样的,共读一本好书就是一种好的方法
二、我成长我快乐”的作文1000-1200字
我成长我快乐 风轻悄悄的吹过,唤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眨眼间三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过,我想抓却抓不着;想留住它也留不住;虽然时间不等我,但是阅读却拉着我的手陪我走向快乐! 当我第一次来到那家书店时,我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记得第一次去那买书高兴的情景。 那天,我刚刚被妈妈从幼儿园里接出来。我戴着大红花,高高兴兴的拉着妈妈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就是在这回家的路上,我们经过一家书店,妈妈带我走了进去,妈妈在里面选好了一本故事书《一千零一夜》,准备付钱时,我叫了起来:“妈妈妈妈,这本,这本,我要看这本!”妈妈见我喜欢手中拿的漫画书《猫和老鼠》就将它和11《一千零一夜》一起买了下来。一路上我高兴地蹦着、跳着。到了家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书中小老鼠的机灵、机智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越看越开心,最后还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肚子都笑痛了,爸妈见我看得这么入迷也欣慰的笑了。从那以后我的书柜就不断的增加新书,有爸爸买的,妈妈买的,就连表哥、表姐回来带的礼物也是书。我和书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闲暇就拿起书来读,而且还养成了早晚看书的习惯:望上不看书就睡不着,早上想到书就能早早起床,读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开始培养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经常给我讲一些三国、水浒的故事,我就又迷上了古典文学,那天我和妈妈又一次走进那家书店,看到爸爸给我讲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1》、《红楼梦》、《史记》等书时,我如获至宝,急忙让妈妈给我买。我抱着厚厚的5本书,也不管它有多沉,飞快地向家里跑去,只听妈妈在后面喊:“子月,慢一点,要不要我帮忙?”“不用了,我挺得住!”。回到家里,我的手和胳膊又酸又痛已经麻木了,可当我把这些心爱的书籍整理好放进书柜,又拿出一本《三国演义》翻看时,刚才手和胳膊的酸痛全都丢到爪洼国去了。心中只有一个美美的念头:快点看这些书,看完后就再也用不着爸爸给我讲了。看着看着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就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谋略,关羽的仁义、信、勇、威,张飞的勇猛无敌,曹操的奸诈老辣.《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机灵,勇敢,顽皮,猪八戒的憨厚,贪婪,沙和尚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以及唐僧的迂腐,糊涂等等,都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经典形象。 阅读丰富了我的生活,也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由此还引发了我对文学浓浓的兴趣。 时光飞逝,我已经成为了一名中学生,在这些日子里,我又看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现在涌现出来的一批80、90后青少年作家:如郭敬明、韩寒、蒋方舟等,他们的出现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大的激发了我也要进行文学“创作”的冲动,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象他们一样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成为一名少年作家. 阅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快乐,还带给了我美好的梦想和追求,它将继续陪伴着我快快乐乐的成长,一路走下去.
三、学校要我们写亲子读后感,
亲 子 阅 读 心 得
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习惯,因此越早越好,我相信没有孩子不爱听故事。亲子阅读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以下是我对亲子阅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亲子阅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买各种图书,心情好的时候能陪着他阅读,但是总不能持之以恒!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和电视。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所以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予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们也不会剥夺我们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她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
其次是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心理,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适时地对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保护好孩子阅读兴趣,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等。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强制他阅读。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第三是要亲子共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涓涓细流汇聚浩瀚,滴滴微水蕴成大海。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对孩子事事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国有句古话:“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阅读也是这样,做父母亲的如果热爱阅读,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第四是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学校里,也不仅仅是阅读书籍,逛书店是我们母子周末经常要做的事情,在书店看一会儿书,每人都选择一些需要的书本,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须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可以采用故事与音乐组合法、故事游戏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孩子有间接或直接的体验机会。
第五是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总之,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关于阅读,一定还有很多好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一定会引领自己的孩子成功的走过这个语言的关键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望楼主借鉴 晨希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