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怎么画简单又漂亮
一、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怎么画简单又漂亮
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怎么画简单又漂亮内容如下:

我们用月亮、玉兔、月饼、灯笼等元素绘制在手抄报的四周,在中间写上文字。在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中,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把这只可爱的玉兔画在手抄报的中间,周围用一些云朵来装饰,这样的手抄报十分符号中秋节的意境。
用月亮、星星、云朵作为装饰,就能绘制出这款简单又好看的手抄报,右上角的玉兔活泼又可爱,给这款手抄报添加了一些灵动的元素。
扩展资料:
中秋赏月风俗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八月十五日夜,唐玄宗备文酒之宴,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以后每年八月十五,都照例赏月。
为了与杨贵妃一起望月,还敕令于太液池西岸筑百丈高台,因安史之乱爆发,没有修成。自唐玄宗以后,中秋咏月诗大量出现了。
如唐诗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湓亭望月》云:“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韦庄的《送李秀才归荆溪》云:“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司空图《中秋》云:“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北宋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中秋赏月的佳句。
不仅文人学士赏月、咏月,平民百姓亦“千家看露湿,万里觉天清”。宋代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十分盛行。
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二、手抄报一般要用多大的纸?
一般手抄报常用八开纸为宜。
4开、8开、A4纸都可以。手抄报一般比赛的用4开,作业用8开。小报一般比赛用8开,作业用A4或A5,4开或8开4开:393.5* 546mm8开:273* 393.5mm
扩展资料:
使一张手抄报在有限的空间内,既容纳一定的知识内容,版面设计又精彩又美观是很难的。对编者来说,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他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
办手抄报,从总体上考虑,首先要确立主题思想。一期手抄报,版面很有限,要办出特色,必须在内容上突出一个主题,做到主题突出,又丰富多彩。版面编排和美化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三、关于月亮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图?
%2F18060364 %2F18006933 %2F15669351 %2F11468322 %2F6976992
四、月亮的手抄报
一、月球的基本参数:
平均赤道半径: ae = 1738000 米
平均半径: a = 17374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1.618 米/秒2
平均自转周期: T = 27.32166 天
扁率: f = 0.006
质量: M⊕ = 0.07348 ×1024 公斤
月心引力常数: GM = 4.902793455×1012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3.34 克/厘米3
地月系质量比 E/M = 81.30068
离地球平均距离: R = 384400 公里
逃逸速度: v = 2.38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120 ~ +150
表面大气压: p = 1.3 × 10-10 帕
二、圈层结构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即月壳(0~60公里)、上月幔(60~300公里)、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带(800 ~ 1000公里)。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在月壳的10公里、25公里和60公里深处,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25公里~60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月球震源的位置位于600~1000公里的深度之间,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800公里。由于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因此,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在月球1000公里深处,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C。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
三、月面特征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水,大气极其稀薄,大气密度不到地球海平面大气密度的一万亿分之一。没有火山活动,也没有生命,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已经知道月海有22个,总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较大的月海有10个:位于东部的是风暴洋、雨海、云海、湿海和汽海,位于西部的是危海、澄海、静海、丰富海和酒海。这些月海都为月球内部喷发出来的大量熔岩所充填,某些月海盆地中的环形山,也被喷发的熔岩所覆盖,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暗色熔岩平原。因此,月海盆地的形成以及继之而来的熔岩喷发,构成了月球演化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
四、月球运动
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地球与月球绕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7天7小时43分11.6秒,也就是27.32166天,公共质心的位置在离地心约4671公里的地球体内。
宇宙间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间的作用,其中所谓潮汐作用是重要的作用形式之一。由于地月间距离相对较近,这种潮汐作用更为明显。太阳系天体中,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约为太阳对地球潮汐作用的2.2倍,并远远大于其它天体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由于月球的潮汐摩擦作用使得地球自转变慢,每天时间变长,平均每一百年一天的长度增加近千分之二秒。同时,由于地球自转变慢,使得月球缓慢向外作螺旋运动,目前月球正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样道理,地球对月球的潮汐作用,使得月球自转周期变得与其公转周期相同。月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的。月球的这种自转,称为同步自转。因此,自古以来,人们看到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我们地球。
人类在开始记录地球史的时候,就已通过观测月球位置和位相来计时。通过对月球和太阳周期性运动的研究,使得古代中国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创立了历法。公元前300年,巴比伦的天文学者已能预报月食。
月球形成学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