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500字
一、论语读后感500字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二、求一篇作文 关于论语十则的 选其中一则写出心得 300字就好拉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三、我在孔子的引领下
在孔子的引领下
偶然思索,回到记忆中去,掬起一捧回忆,蓦然发现人总是在迷茫和知晓中徘徊。就像那时正是13岁时的我,总是一个人在岔路口面对种种选择却无法勇敢的向前走去。
这才发现,我原来一直在孔子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末足与议也。”这是孔子说过的一句话。读这句话时,正是我们上过了《论语十则》后对孔子这位大教育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也正处于一种矛盾状态,这时的我总是想着物质方面的享受,却又想有更高精神生活。也许就是这句话让我从这矛盾中出来了。孔子认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应迷恋和陶醉于眼前的物质享受,更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享乐而去贪图不义之财,从而葬送了自己终生的前途。看了这句话,让我顿时清醒了起来。如果我总是想着要有多么多么好的生活,而因此把学习成绩落下了,即使有再好的设想也是一场空。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不再幻想,只是脚踏实地的学习。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从《论语十则》中看到的。我那时对每天晚上做一篇文言文的这类练习已经有很大的厌恶了。于是我就在这思想斗争的顶峰,突然冒出了这句话。仔细想想,这句话不就已经为我的选择下了定论了么。只有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锻炼,才能让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绩。这是我想要从顶峰中感受到当赢者的快感,所以我要坚持,将自己意志力提升到最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也是从《论语十则》中看到的。我总是不敢问老师题目,总是认为简单的题给老师会让老师看不起,而难的题目去问,老师告诉了也不懂。于是我就一直一直的在说着:“知道了,懂了。”也许就是这么一遍一遍的自欺欺人,终于让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慌了,慌乱的回到家,翻开书希望从中能够找到我需要的答案。最终我找到了,欣喜的心情不言而喻。我细细的品味着: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承认不知道,这是求学的起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我终于豁然开朗。从此我开始实事求是,不再虚假。
我在孔子的引领下逐渐成长。
我似乎看到了两千多年以前,在暖暖的阳光下,一位和蔼的老师正对他的学生说着: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末足与议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